黃家埠是紹興府余姚縣北部沿海古埠,據(jù)地方譜碟,南宋紹興年間(1131—1162年),本邑梁弄黃姓者,螯居蘭風(fēng)一都二里,其嗣因貨運等泊船裝卸,砌埠建碼頭,以姓命埠,以利海運。后人以埠為村命鎮(zhèn)。隨著海岸線北移,老丘、二丘等土圩塘陸續(xù)圍筑,沿塘始有人定居,并相繼增多。 |
在回龍鄉(xiāng)杏山村,據(jù)《東山志》記載:“鸚山在余支湖西,邑志誤作鶯湖,今省作嬰山,有石壁,相傳有鸚鵡從壁間飛出,因以為名!苯褡餍由健 |
以華姓得名,故名。 |
以境內(nèi)回龍寺、回龍橋得名。 |
《上虞縣志》載”五叉堰今作五車堰,在三都!碑?shù)赜形鍡l河流,五條道路交叉,因得名。 |
村西北有石拱橋,原名皋橋?缒媳贝蠼,一圓洞望之巍然,后亦名高橋,村襲橋名。 |
村名得于塘之方位,村在塘之上,故名。 |
黃家埠是紹興府余姚縣北部沿海古埠,據(jù)地方譜碟,南宋紹興年間(1131—1162年),本邑梁弄黃姓者,螯居蘭風(fēng)一都二里,其嗣因貨運等泊船裝卸,砌埠建碼頭,以姓命埠,以利海運。后人以埠為村命鎮(zhèn)。隨著海岸線北移,老丘、二丘等土圩塘陸續(xù)圍筑,沿塘始有人定居,并相繼增多。 |
以韓、夏兩姓名,故名。 |
清朝時期以工代賑。歷時十多年,筑成利濟塘,俗稱四塘,因橫貫姚北,又稱橫塘,故名。 |
清康熙年間,有姚、單、鮑、王、丁、陳、崔、陶、俞、沈、屠、諸、范、戚、倪、阮16個姓氏,在橫塘廟一帶,向馮西潭鹽商租賃十多畈鹽地,鹽稅員僅記住此地有茅棚十六個,向上司匯報時把“個”說成了“戶”,故名十六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