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為水路輻輳之地,宋初稱白家灘鎮(zhèn),金繼之。明、清時稱馬頭鎮(zhèn)(集),屬德仁鄉(xiāng)。民國屬第四區(qū)?谷諔(zhàn)爭時先屬一區(qū),后屬四區(qū)。1944年8月縣政府遷入該鎮(zhèn)。1953年稱馬頭鄉(xiāng)。1958年8月29日屬曲周縣馬頭公社。1962年3月27日:改稱邱縣馬頭公社。1984年4月稱馬頭鄉(xiāng),5月20日改稱城關(guān)鎮(zhèn)。1988年9月5日更名新馬頭鎮(zhèn)。 |
以“縣治東有平丘山,因名”!洞笄逡唤y(tǒng)志》臨清州:平丘山“在丘縣治東!稜栄拧罚骸×暝磺稹h因以名”。 |
相傳為明遷民立村,后因疾病流行,大批死亡,只剩下東、西頭各兩戶人家,人稱為“兩二莊”,后漸變?yōu)榱呵f、梁二莊。后分為東梁二莊、西梁二莊。因轄區(qū)內(nèi)有東梁二莊、西梁二莊,取“梁二莊”三字得名梁二莊鎮(zhèn)。 |
據(jù)明嘉靖年間重修大佛殿碑文記載:南朝大明元年(457),此地為北魏香城縣駐地,城高且厚,環(huán)城海壕,城池固若金湯,故稱香城固。因古地名“香城固”得名香城固鎮(zhèn)。 |
據(jù)《地理今釋》、《通典》、《文獻通考》、《水經(jīng)注》載,遠在公元前2280年前,此域就有先人依水謀生,沿河定居,狩獵農(nóng)耕,繁衍生息。夏時,古城營已有集市,為縣內(nèi)第一集市,嘯父曾在市上補履多年。 |
古為南北交通要道建一客店,店南建村,故名南新店,后漸變?yōu)槟闲恋。因明朝古地名“南辛店”得名南辛店鄉(xiāng)。 |
明遷民立村,因村位于老漳河東岸,一年遭洪災,村莊沉沒于泥沙,水退重新建村,取名沉村,后演變?yōu)殛惔。該鄉(xiāng)以回族為主,因自然村“陳村”故名陳村回族鄉(xiā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