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龍母鎮(zhèn)各村社區(qū)地名由來

龍母鎮(zhèn)各村社區(qū)地名由來

相傳,清乾隆二年(1737),此地居住著一位龍娘娘。因那年洪水泛濫,龍娘娘命蝦兵蟹將幫助人們,令其安居樂業(yè)。后人將龍娘娘居住的洞穴堵住,人們?yōu)榧o念其稱為“龍母”,故名。

因地坪改造,原地址是中心小學球場,由于政府支持,隨著新建取名為雙華村。

藕塘村原先是一片沼澤,形如大塘,當時塘中間長著許多蓮藕,故名。

早年間由張姓人士最先遷移至此,安居樂業(yè),建祠堂,以其姓氏起名,故名。

相傳古時蘇東坡去潮州時,曾路過此村,因隨隊的馬車不小心落入此村的池塘,損失了一些珠寶,故將此村稱之為“珠塘村”。

原名小黃花,1950年同珠塘的黃花井并鄉(xiāng)后改為花井,故名。

以張坊和上下樂翰村各取一字,故名。

因該村下坪有一庵,又有許多佛子,取白色的純潔,故名。

因村中有一座小廟供奉土地神,村人出行時要在此經過,故名。

一千年前是無人居住的森林荒野,山旁路邊有一座廟宇。自姓古、李、邱入居此地名叫大廟。至目前仍保存有幾座較大的廟,故名。

本地先居為姓王,稱“王田”,后謝氏人口發(fā)展較快,王氏遷走,那時謝氏搞假大洋(銀元),曾在南洋使用過,把“王田”改為“洋田”,而此地在洋田上邊故取名上洋田。

數(shù)百年前,這里只有王姓幾戶居住,故叫“王田”,后有一外地富人在此落居,并鑄造假大洋(銀元)摻入市場,以假亂真名噪一時,遂改為今名“洋田”。

因過去山體傾塌,地上砸出大洞,石體沙泥呈赤色,故名。

“成邦”有心想事成、興國安邦之義。所以從“龍邦”分出時,取此意命名為“成邦村”,故名。

原屬隆泰鄉(xiāng)分為龍宜生產大隊,與龍河生產大隊成邦生產大隊后合并為龍邦鄉(xiāng),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