蚺城是以老城區(qū)古稱為名。據(jù)明·弘治《徽州府志》郡名(邑名附)篇記載:“蚺城,因南唐劉津筑平蛇穴接蛇城,所謂蛇城者,即蚺蛇港也,故名”。 |
紫陽是指為紀念婺源籍宋代理學(xué)家朱熹,以其別號紫陽為名。 |
以“清溪縈繞,華照增輝”而得名。 |
秋口是因駐地片村為名,以秋溪水與段莘水匯合處得名秋口。 |
因政府駐地而名,唐初,滕、葉、鮑等姓在河灣處聚居,名云灣;南唐間(937-975),歙縣篁墩(今黃山市屯溪區(qū)屯光鎮(zhèn)篁墩村)江姓遷此,子孫繁衍成巨族,故改名江灣。 |
因政府駐地而名,駐地村處思溪水與古坦水的匯合口上故名思口。 |
因政府駐地而名。南宋建炎間(1127-1130),莒莙山吳姓建村,相傳始居者以春景賦詩見長而名賦春。 |
因駐地村莊片村而名;北宋末,方姓從休寧縣鄣源遷此,古稱脈鎮(zhèn),后以雞山為一方之首,附近村莊總稱鎮(zhèn)頭,因該村處于通衢要道,設(shè)店甚多,遂名鎮(zhèn)頭店,簡稱鎮(zhèn)頭。 |
相傳,唐李白(字太白)曾漫游到此,為表敬意,故稱太白。 |
因駐地而名。唐廣明元年(880),王云由歙縣篁墩(今黃山市屯溪區(qū)屯光鎮(zhèn)篁墩村)徒此,望龍泉井,氣上騰為云,凝成彩色,謂然曰:“此祥云所鐘也。”自忖已名隱符其瑞,水曰云川、山曰云山、村曰鐘云,俗稱中云。 |
據(jù)[許氏宗譜]:南唐升元年(937-942),樂平縣洛口許姓來此建村,故稱許村。 |
因鄉(xiāng)政府駐地片村溪頭而名。宋建炎一紹興間(1127-1162),長徑程護建村在婺源東北溪水源頭,初名溪頭,后有村人遷上游居住名上溪頭,原住地則稱下溪頭,上、下溪頭兩村成片,統(tǒng)稱溪頭。 |
以原政府駐地段莘(1970年建水庫時淹沒)而名。 |
因浙源山而名。據(jù)載:婺諸水俱入鄱湖,惟此山水東派入休達浙,故名。早在宋代羅愿《新安志》就已經(jīng)稱為浙源鄉(xiāng)。浙嶺北麓浙東鄉(xiāng),1949年5月劃歸休寧縣轄,即現(xiàn)在的板橋鄉(xiāng)。 |
因政府駐地片村而名。以清溪川流不息,淙淙有聲而名沱川,位于駝峰尖東南麓的三溪匯合口處,含鄣村、燕山兩自然村,現(xiàn)已連接成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