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根據(jù)《福建省綠化委員會 福建省林業(yè)局關于印發(fā)<福建省“百城千村”綠化美化宜居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閩綠委〔2018〕9號)精神,經驗收合格和公示無異議,省綠化委員會、省林業(yè)局決定命名武夷山市五夫鎮(zhèn)等16個鄉(xiāng)鎮(zhèn)為“福建省森林城鎮(zhèn)”,命名光澤縣鸞鳳鄉(xiāng)十里鋪村等300個村莊為“福建省森林村莊”。 |
上吉山村地處燕西街道辦事處西部,距市區(qū)4公里。交通便捷、毗鄰205國道,全省最大的高速公路互通樞紐將成為村里最亮麗的一道風景。該村轄區(qū)范村后、長源垅、村長、魏厝四個自然村,擁有耕地總面積602畝,山林面積7300畝,總人口732人,總戶數(shù)183戶,勞動力390個,黨員28名(其中男黨員23人,女黨員5人)。村境內有著名自然風景點——北陵風景區(qū),文川溪貫穿村內,是一處生態(tài)良好的古村水鄉(xiāng)。該村歷史上文……。 |
汶潭村位于尤溪縣東部,順尤溪河流而下距離十公里處,背山面河的一個長方形村莊。東北部與本鎮(zhèn)梅營村交界,西部臨河設渡頭,與半山村遙遙相望,東南部與城關鎮(zhèn)的下村村及石路村相鄰,尤口公路貫穿村中心而過。汶潭村原有3個小村落,上有老柄,下有白石,現(xiàn)在都集居1個自然村。共有11個村民小組,總戶數(shù)386戶,總人口1606人,其中男847人,女759人,勞動力911人。土地總面積9627畝,其中森林面積8369畝……。 |
白際村處于湯川鄉(xiāng)邊沿,東鄰胡厝、西連水圳、南接陽星、北與洋中浮洋接壤 。距洋中高速公路互通口15公里,交通便捷。村落民房依溪兩岸而建,居住分散,主要分布在上白際、下白際、吳宅、岐頭四個自然村,6個村民小組,122戶,總人口459人,其中女性205人。全村黨員26名,其中婦女黨員2人。勞動力306人,其中勞動力轉移102人。共有土地面積14771畝,其中:耕地面積1218畝,林地面積12709畝。白……。 |
下井村系尤溪縣湯川鄉(xiāng)政府所在地村莊之一,位于尤溪縣東部,平均海撥840米,年平均氣溫16-18度,距省城138公里,距縣城56公里,在戴云山脈北側的芝山與大山腳下,夾在腳板溪和湯溪之中,座落于湯川基點基首,(以川溪流向)歷以“三排”之稱,東至湯三村,西至溪尾秀橋村,南至黃林村,北至光明村。10個村民小組,有蔣、洪、謝、黃等姓氏,其中蔣姓占全村人口的95%左右。305戶,總人口1197人,其中女性5……。 |
天堂村位于洋中鎮(zhèn)東部,距京福高速公路洋中互通口16公里,海拔815米,全村土地總面積15860畝,林業(yè)用地面積12908畝,耕地面積1020畝。全村下轄4個村民小組,148戶,513人,村勞動力總數(shù)為264個。天堂村自然環(huán)境優(yōu)美,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熱資源豐富,氣候宜人,人杰地靈,被人們譽稱為“人間之天堂”。境內資源,物產盛多,森林資源豐富,盛產杉木、馬尾松、毛竹、小徑竹、臍橙、金柑、西瓜、香菇……。 |
當坑村地處集鎮(zhèn)以南7公里,全村392戶,人口1762人,分布9個自然村,擁有耕地1373.5畝,林地面積14000余畝,分12個村民小組,黨員52人,其中女黨員3人,全村整戶外出占60%,外出人口占75%。由于在205省道未開以前,經濟發(fā)展相當滯后,靠外出務工,經商為主要經濟來源,在村居住的以養(yǎng)殖業(yè)(養(yǎng)豬)為主要產業(yè),至2012年1月止才鋪設一條自然村道水泥路! |
伯湖原名伯公嶺。相傳唐代上杭白砂傅氏帶著楊大圣伯公菩薩到此開基,將此地叫“伯公嶺”。公社化時此地曾成立伯湖公社,取名于伯公嶺和湖潭兩個地名,后并入河田公社為伯湖大隊!拔母铩逼陂g改為興躍大隊,1975年后又改為伯湖大隊,1984年改為伯湖村。伯湖村是革命基點村,是傅連暲將軍和鐵堅司令員的故鄉(xiāng);距集鎮(zhèn)5公里。全村轄4個自然村,10個村民小組,475戶,1644人,耕地面積1170畝,林地面積8660……。 |
鄧坊村位于南山鎮(zhèn)東北部,距南山鎮(zhèn)政府所在地15公里,距長汀第一村——中復村7公里,位于橋下村與連屋崗村之間。全村總人口1200多人,有320多戶6個村民小組,因中廖公路貫穿全村,因此交通較為便利。全村共有耕地面積1060畝,林地面積8000多畝,其中生態(tài)公益林有4000多畝。耕地面積主要種植水稻及烤煙,其中水稻500多畝,烤煙360多畝,其余耕地種植地瓜、小米椒、花生、檳榔芋約200多畝。林地除生……。 |
橋下村371戶,1852人,耕地1698畝,林地713畝,旱地249畝,園地210畝,漁塘31畝,勞動力1172個,2007年人均純收入3708元。全村0黨員36人,其中女黨員7人。種植業(yè):烤煙880畝,交售煙葉2122擔;檳榔芋350畝,小米椒50畝,連城地瓜100畝。養(yǎng)殖業(yè):養(yǎng)豬專業(yè)戶,養(yǎng)母豬10頭以上6戶,其中規(guī)模最大的謝家華,母豬近40頭,年產仔豬800多頭。耕牛130頭。運輸業(yè):二部農用……。 |
新橋鎮(zhèn)余陂村位于汀江河畔,享有新橋“花果山”之稱。轄5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75戶773人,總面積4363畝,其中山地2952畝,耕地391畝,一貫有種植楊梅、水蜜桃、紅豆杉等傳統(tǒng)習慣,現(xiàn)種植有楊梅250畝、水蜜桃50畝、桂花基地50畝。 進入余陂,桂花香飄,如入百花谷,惋若“花果山”,觀賞紅豆杉群,采嘗四季水果,讓人體驗生態(tài),提升生活品味,備感工作輕松。……。 |
長汀縣館前鎮(zhèn)復興村位于武夷山南段東支館前地段,與新橋鎮(zhèn)劉坊村鴛鴦村接壤。全村409戶,1659人,0黨員62人,村民代表35人,轄上嚴屋、下嚴屋、水口背等十個村民小組,有山地13.5萬畝,林地1.39萬畝,耕地1625畝。村內四千多米水泥路縱橫交錯,村道綠樹成蔭,與省道洋萬線相接,距縣城24公里鄉(xiāng)鎮(zhèn)所在地3公里,交通便捷。60余盞照明路燈橫貫全村。復興,土地肥沃,碧野糧豐,是我縣主要產糧區(qū)和烤煙基……。 |
1949年前姑田有三堡(上、中、下)之稱,此地位于上方,取名上堡。南宋紹興前隸屬長汀縣古田鄉(xiāng)姑田團,南宋紹興三年(1133)置縣后,隸屬蓮城縣。明洪武十五年(1382)稱姑田里,清代沿襲明代建制,民國年間沿襲明清制,1929年-1937年第二次革命期間,曾設立過上堡鄉(xiāng)蘇維埃政府,1940年成立牛欄橋(即上堡)鄉(xiāng)上堡保,1950年屬姑田區(qū),下轄華垅村;1958年為姑田公社上堡大隊,1984年為姑田鎮(zhèn)……。 |
開基始祖姓羅,原名羅地,元末在此開采鐵礦煉鐵,故名。宋屬河源下里,明、清屬河源里,1949年前屬山內片稱屏山羅地屬三民鄉(xiāng)屏中保,1955年稱羅地村,1958年屬莒溪公社為羅地大隊,1963年屬莒溪公社廈莊大隊,1984年為莒溪鄉(xiāng)羅地村委會,1989年9月為與其他鄉(xiāng)鎮(zhèn)羅地村區(qū)分,改名為鐵山羅地村委會,1993年為莒溪鎮(zhèn)鐵山羅地村委會。鐵山羅地村……。 |
五磜村是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林坊鎮(zhèn)下轄的行政村,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qū)劃代碼為350825109210。 |
水北村水北村距廟前鎮(zhèn)政府所在地1公里,與廟前村隔溪相望。該村下轄5個自然村、25個村民小組,共434戶2036人,主要姓氏為羅姓、吳姓。該村交通便捷,通過水北—坪頭、水北—廟前兩條道路中的任何一條都能快速連接到319國道,距離龍長高速公路新泉官莊互通口僅3公里、205國道8公里。該村礦產資源豐富,有煤、錳、石灰石等多種礦產;同時,也是龍巖市15個鄉(xiāng)鎮(zhèn)工業(yè)集中區(qū)之一的廟前工業(yè)集中區(qū)的重點建設地帶,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