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該地有一座山形似駿馬,所以取名雄馬村,相鄰兩村,分別取名大雄馬、小雄馬,故而得名大雄。1952年起名雄馬鄉(xiāng),屬五區(qū);1958年起名大雄馬管理區(qū),屬寶藏公社;1962年起名大雄小公社,屬寶藏區(qū);1969年起名大雄大隊,屬龍安公社;1984年起名大雄鄉(xiāng),屬龍安區(qū);1988年起名大雄辦事處,屬小草壩鄉(xiāng);2000年改大雄辦事處為大雄村民委員會,屬小草壩鄉(xiāng);2013年屬小草壩鎮(zhèn)至今。大雄村……。 |
因該地有一座石拱橋,當(dāng)?shù)厝朔Q大橋,故而得名大橋。1952年起為大橋鄉(xiāng),屬四區(qū);1958年起為大橋管理區(qū),屬寶藏公社;1962年起為大橋小公社,屬龍安區(qū);1969年起為大橋大隊,屬龍安公社;1984年起為大橋鄉(xiāng),屬龍安區(qū);1988年起為大橋辦事處,屬小草壩鄉(xiāng);2000年改大橋辦事處為大橋村民委員會,屬小草壩鄉(xiāng);2013年為大橋村民委員會,屬小草壩鎮(zhèn),自得名后沿用至今。大橋村……。 |
因該地過去扯大爐煉鐵,故而得名扯爐。1952年起名扯爐鄉(xiāng),屬四區(qū);1953年起名扯爐鄉(xiāng),屬六區(qū);1958年起名扯爐管理區(qū),屬鐘鳴公社;1960年起名扯爐管理區(qū),屬鐘鳴公社;1962年起名扯爐公社,屬鐘鳴區(qū);1964年起名扯爐公社,屬兩河區(qū);1969年起名扯爐大隊,屬兩河公社;1984年起名扯爐鄉(xiāng),屬鐘鳴區(qū);1988年起名扯爐辦事處,屬鐘鳴鄉(xiāng);2000年改扯爐辦事處為扯爐村民委員會,屬鐘鳴鄉(xiāng);201……。 |
因過去此地產(chǎn)鹽多,叫鹽豐,土改時“鹽”雅化為“云”,又因曾有一位縣官把鹽封了,故而得名云豐。1952年起名云豐鄉(xiāng),屬五區(qū);1953年起名云豐鄉(xiāng),屬九區(qū);1956年起名云豐鄉(xiāng),屬八區(qū);1958年起名云豐管理區(qū),屬洛旺公社;1962年起名云豐公社,屬洛旺區(qū);1969年起名云豐大隊,屬洛旺公社;1984年起名云豐民族鄉(xiāng),屬洛旺區(qū);1988年起名云豐辦事處,屬洛旺苗族鄉(xiāng);2000年起名云豐村民委員會,屬洛……。 |
因該坪過去雜樹荒草叢生,故而得名樹草坪。1952年起屬五區(qū)云豐鄉(xiāng);1953年起屬九區(qū)云豐鄉(xiāng);1956年起屬八區(qū)云豐鄉(xiāng);1958年起為樹草坪管理區(qū),屬洛旺公社;1962年起為樹草坪公社,屬洛旺區(qū);1969年起為樹草坪大隊,屬洛旺公社;1984年起為樹草坪鄉(xiāng),屬洛旺區(qū);1988年起為樹草坪辦事處,屬洛旺苗族鄉(xiāng);2000年起為樹草坪村民委員會,屬洛旺苗族鄉(xiāng)至今。原村委會駐地在樹草坪居民點,因辦公房屋成為……。 |
因駐地旁有一塊狹長的土地,故而得名長地。1952年屬一區(qū)所轄為爛壩鄉(xiāng);1958年屬新城所轄為爛壩鄉(xiāng);1959年屬紅旗人民公社所轄,為爛壩管理區(qū);1961年屬縣直屬公社,為爛壩公社;1962年改為長地公社,屬新城區(qū)所轄;1969年屬新城公社所轄,為長地大隊;1984年屬新城區(qū)所轄,為長地鄉(xiāng);1988年8月16日改為長地行政村,屬干河鎮(zhèn)所轄;1990年3月起屬扎西鎮(zhèn)所轄,為長地行政村,2000年為長地……。 |
因最早住戶遷于此地時天色已晚,其色如墨,故名墨黑。1950年屬爛壩鄉(xiāng)轄;1953年屬一區(qū)所轄;1958年屬紅旗人民公社所轄,為墨黑鄉(xiāng);1959年屬紅旗人民公社所轄,為墨黑管理區(qū);1961年屬縣直屬公社;1962年屬新城區(qū)所轄,為墨黑公社;1969年屬新城區(qū)長地大隊所轄;1981年屬新城公社所轄,為墨黑大隊;1984年屬新城區(qū)所轄,為墨黑鄉(xiāng);1988年8月16日改為墨黑行政村,屬干河鎮(zhèn)所轄;1990……。 |
因此地壩內(nèi)有兩座小山環(huán)繞,形狀似龍,且向壩中靠攏,故此地得名龍里。1958年為龍里公社;1969年屬石坎公社,為龍里大隊;1984年屬石坎區(qū),為龍里鄉(xiāng)。1988年屬石坎鄉(xiāng),為龍里行政村,2000年村改委屬石坎鄉(xiāng),為龍里村民委員會。2006年石坎鄉(xiāng)撤并歸扎西鎮(zhèn)為扎西鎮(zhèn)龍里村民委員會至今。龍里村……。 |
因此處有一回水塘,長期被河流沖刷很大,得名大塘。1952年命名為大塘鄉(xiāng);1953年更名為大塘鄉(xiāng);1959年更名為大塘管理區(qū);1962年更名為大塘公社;1969年更名為大塘大隊;1984年更名為大塘鄉(xiāng);1989年更名為大塘行政村;2000年更名為大塘村民委員會至今。大塘村……。 |
因此坳居住的宗氏家族人口眾多,得名宗家坳。1950年命名為宗家坳鄉(xiāng);1959年更名為宗家坳管理區(qū);1961年更名為宗家坳公社;1971年更名為宗家坳大隊;1984年更名為宗家坳鄉(xiāng);1989年更名為宗家坳行政村;2000年起為宗家坳村民委員會至今。宗家坳村……。 |
解放初,名叫治河鄉(xiāng),后又因該壩內(nèi)系蔡姓首居,稱名蔡壩,后演變?yōu)椴藟巍?950年屬二區(qū)致和鄉(xiāng)所轄;1953年屬一區(qū)所轄為菜壩鄉(xiāng);1956年屬三區(qū)所轄為菜壩鄉(xiāng);1958年屬躍進(jìn)人民公社所轄為菜壩鄉(xiāng);1960年屬躍進(jìn)人民公社所轄為菜壩管理區(qū);1961年屬簸箕區(qū)所轄為菜壩公社;1963年屬三桃區(qū)所轄為菜壩公社;1964年屬羅布區(qū)所轄為菜壩公社;1969年屬羅布公社所轄為菜壩大隊;1981年屬三桃片工委所轄……。 |
因此地方人才倍出,所以將這個小地名更合為凹口灣,而把這個馨芬灣更換在此地,把灣字舍棄,得名馨芬。1950年屬二區(qū)致和鄉(xiāng)所轄;1953年屬一區(qū)所轄為新芬鄉(xiāng);1956年屬三區(qū)所轄為新芬鄉(xiāng);1958年屬躍進(jìn)人民公社所轄為新芬鄉(xiāng);1960年屬躍進(jìn)人民公社所轄為新芬管理區(qū);1961年屬簸箕區(qū)所轄為新芬公社;1963年屬三桃區(qū)所轄為新芬公社;1964年屬羅布區(qū)所轄為新芬公社;1969年屬羅布公社所轄為新芬大隊……。 |
因此地在很久以前,有很多成片的斑竹林,得名斑竹。1952年屬三區(qū)所轄為斑竹鄉(xiāng);1955年屬二區(qū)所轄為斑竹鄉(xiāng);1958年屬躍進(jìn)人民公社所轄為斑竹鄉(xiāng);1959年屬躍進(jìn)人民公社所轄為斑竹管理區(qū);1961年屬簸箕區(qū)所轄為斑竹公社;1962年屬三桃區(qū)所轄為斑竹公社;1964年屬羅布區(qū)所轄為斑竹公社;1969年屬羅布公社所轄為斑竹大隊;1981年屬三桃片工委所轄為斑竹大隊;1983年屬于羅布鄉(xiāng)所轄;1984年……。 |
因村子境內(nèi)金竹較多,山形似鳳凰,故名金鳳。1950年至1951年屬三區(qū)所轄;1952年稱金鳳鄉(xiāng);1959年至1960年稱金鳳管理區(qū);1961年至1968年稱金鳳公社;1969年至1983年稱金鳳大隊;1984年至1987年稱金鳳鄉(xiāng);1988年稱金鳳行政村;2000年稱金鳳村民委員會至今。金鳳村……。 |
因境內(nèi)有一金竹子林,故名金竹。1953年稱金竹鄉(xiāng);1959年稱金竹管理區(qū);1961年稱金竹公社;1969年稱金竹大隊;1984年稱金竹鄉(xiāng);1988年稱金竹行政村;2000年稱金竹村民委員會;2015年改為金竹社區(qū)居民委員會至今。金竹社區(q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