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廣東省第一批鄉(xiāng)村振興示范村[13]

廣東省第一批鄉(xiāng)村振興示范村[13]

  近日,廣東省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廳發(fā)布通知,公布了入選第一批鄉(xiāng)村振興示范鎮(zhèn)示范村創(chuàng)建名單;ǘ紖^(qū)赤坭鎮(zhèn)等50個鎮(zhèn)創(chuàng)建廣東省鄉(xiāng)村振興示范鎮(zhèn),從化區(qū)城郊街西和村等485個行政村(社區(qū))創(chuàng)建廣東省鄉(xiāng)村振興示范村。
  三百年前惠陽水口村人移此置居,立村時建有東雅宗祠,后人以“雅”與“亞”諧音,故名。1958年,博羅縣管轄,成立東亞高級社,1965年改稱東亞大隊革命委員會,1974年,歸惠陽地區(qū)管轄,改稱東亞大隊,1984年,改稱東亞鄉(xiāng)公所,1987年,改稱東亞管理區(qū)辦事處,到1999年撤區(qū)改村,成為東亞村委會至今。東亞村……。
  據(jù)查,龍?zhí)链逵置執(zhí),因傳說八仙中鐵拐李杖打嬉戲中的三條龍,其中一條白龍驚恐中飛至于此,故稱為白龍?zhí),后又改為白泥塘,建國后改為龍(zhí)。該村舊時稱為白龍?zhí),后又改為白泥塘,建國后改為龍(zhí)痢?949年11月,惠陽推翻國民黨統(tǒng)治,建政為馬安鄉(xiāng),屬第五區(qū)(平潭區(qū));1951年至1957年,惠陽縣劃小區(qū)小鄉(xiāng),鎮(zhèn)境歸屬第十區(qū)(良井);1957年12月至1958年9月,惠陽縣轍區(qū)并大鄉(xiāng),馬安建政為馬安鄉(xiāng);19……。
  周田村集秋長鎮(zhèn)“千秋客家文化,百年紅色經(jīng)典”,僑鄉(xiāng)文化于一村,是葉亞來故居、葉挺故居、廖似光故居所在地,革命的村莊,從近代資產(chǎn)階級革命到無產(chǎn)階級革命先后涌現(xiàn)出六位將軍,無產(chǎn)階級革命烈士有四十多位。屹立在周田村的葉挺紀念園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由客家文化、華僑文化、紅色文化、自然生態(tài)資源構成經(jīng)典的濱海紅色旅游景區(qū)。2014年5月,廣東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授予周田村“廣東省宜居示范村莊”稱號。歷史沿革……。
  相傳進村似進洞,有進無出,又因土質肥沃,種出的糧食像黃金般的金盈,故名。相傳清咸豐年間村民自梅州長樂南遷此定居,1999年設立黃洞村民委員會,地名沿用至今。黃洞村……。
  明末清初因西枝江河道變遷,給角湖圩的交通帶來不便,就搬遷至河邊,取名新圩。清朝年間,三角湖與新圩尾互為村;解放初期屬良井管轄,1956年后歸平潭鎮(zhèn)管轄,1958年成立新圩大隊,分管三角湖,新圩尾兩個小組;1983年稱新圩鄉(xiāng),1987年改稱新圩村委會,1989年改稱新圩管理區(qū),1999年改稱為新圩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新圩村……。
  巽寮漁業(yè)村是廣東省惠州市惠東縣平海鎮(zhèn)下轄的行政村,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qū)劃代碼為441323106212。
  因當年何屋村在該山邊種植芝麻,盛產(chǎn)油麻。1968年成立大隊;1984年撤大隊與黃坑、新寮合并成黃坑鄉(xiāng);1987年3月改為油麻地村委會;1989年撤村委會成立管理區(qū);1998年后撤管理區(qū)改村委會,地名沿用至今。油麻地村……。
  一山嶺橫杠在村后,當?shù)胤窖浴案堋迸c“江”諧音,得名橫江村。1950年,與白馬、共和合并稱橫江鄉(xiāng);1951年12月,屬惠陽縣第十四區(qū)(區(qū)府設在三洲),稱橫江小鄉(xiāng);1958年,改稱橫江大隊;1962年,白馬、共和析出;1963年2月,屬新庵公社,稱橫江大隊;1965年,與白馬、共和合并稱橫江大隊;1976年,白馬、共和又析出;1984年,橫江、共和合并稱橫江鄉(xiāng)1987年3月,依據(jù)惠東府函﹝1987﹞1……。
  因位于烏禽嶂山脈左邊山坑,故稱此地為左坑村,“佐”與“左”諧音,后改稱佐坑村。1870年,屬升平社堡(為內(nèi)外管理司巡檢管理),稱左坑小村;1931年8月,屬惠陽縣多祝第三區(qū),稱佐坑鄉(xiāng);1951年12月,屬惠陽縣第二十一區(qū)(區(qū)府設在公梅),稱佐坑小鄉(xiāng);1955年,稱佐坑農(nóng)業(yè)社;1957年12月,屬惠陽縣,并入大和鄉(xiāng);1958年,與五一大隊合并稱佐坑大隊;1963年2月,屬高潭公社,稱佐坑大隊;198……。
  因四周群峰突起奇特,青山綠水相暉,有“碧秀”之意,取名碧山。清同治九年(1870),屬升平社堡(為平山司巡檢管理),稱碧山小村;1931年8月,屬惠陽縣平山第六區(qū),稱碧山鄉(xiāng);1951年12月,屬惠陽縣第十一區(qū)(區(qū)府設在平山鎮(zhèn)),稱碧山小鄉(xiāng);1957年12月,屬惠陽縣,并入永西鄉(xiāng);1958年,屬平山公社;1963年2月,屬平山公社,稱碧山大隊;1978年,稱碧山大隊;1984年,與陳塘合并稱碧山鄉(xiāng);……。
  約公元1555年,陳氏最早在此定居,取名陳屋村,后來陳氏遷居外地,徐氏從五華遷來定居,人們認為此處是塊寶地,在此耕田種地可以發(fā)福,故改名徐福田。后簡稱為徐田至今。新中國成立后,屬第五區(qū)福田鄉(xiāng),1958年屬長寧人民公社,1980年屬博羅縣福田人民公社,1983年,屬福田區(qū)。1986年稱徐田管理區(qū),1999年稱徐田村民委員會至今。徐田村……。
  清初時期,游氏從長寧鎮(zhèn)遷到此處定居,村的北面的山崗上有棵大松樹,故名。清朝時期,屬博羅縣石灣巡司署;民國時期,屬博羅縣羅崗鄉(xiāng)。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設立博羅縣長寧鄉(xiāng)。1958年,屬博羅縣長寧公社。1986年,稱長寧鎮(zhèn)松樹崗管理區(qū)。1990年,稱松樹崗村民委員會至今。松樹崗村……。
  因此地兩排小山夾著一個峽谷,內(nèi)有兩湖相連。清朝順治年間(1644-1661)高排嶺葉氏、寥氏和水坑村李氏遷入定居于兩湖岸邊,定名連湖坣。后外地人遷入,1940年建房9棟,改稱九棟屋。1950年因相連的兩湖種有蓮藕,又因“連”與“蓮”同音,故名。清朝時期,該村屬博羅縣典史署;民國時期,屬博羅縣一、二區(qū)九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屬博羅縣一區(qū)附城鄉(xiāng);1956年,屬博羅縣附城鄉(xiāng);1958年,設立博羅縣附……。
  因此村坐落于一個石頭眾多的山崗中,故名。清朝時期,屬博羅縣蘇州巡司署;民國時期,屬博羅縣第五區(qū),轄四維鄉(xiāng)一個鄉(xiāng)。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屬二區(qū)柏塘區(qū)。1950年至1957年,屬柏塘鄉(xiāng);1958年,屬博羅縣柏塘人民公社;1983年,恢復區(qū)建置屬柏塘區(qū);1986年,改區(qū)設鎮(zhèn)屬柏塘鎮(zhèn);1990年,設立柏塘鎮(zhèn)石崗村管理區(qū)。1999年,稱石崗村民委員會至今。石崗村……。
  宋朝年期一先祖車氏立居無雜姓,故稱車村。清朝時期,屬博羅縣蘇州巡司署;民國時期,屬博羅縣四區(qū)七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屬博羅縣二區(qū)泰美鄉(xiāng);1956年11月,屬博羅縣樓下鄉(xiāng);1958年1月,設立博羅縣泰美人民公社車盤大隊;1978年,稱博羅縣泰美人民公社車村大隊;1983年11月,屬博羅縣泰美區(qū)車村鄉(xiāng);1986年1月,稱博羅縣泰美鎮(zhèn)車村管理區(qū);1999年3月,稱車村村民委員會至今。車村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