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xiāng)城是藏傳佛教極為昌盛的地區(qū),宗教色彩濃厚?h內有藏傳佛教五大教派中的四大教派,分布在27座寺廟中。在鄉(xiāng)城,隨處可見眾多的佛塔、轉經(jīng)堂、瑪尼堆,經(jīng)幡等佛事物品和場所。知名度僅次于桑披寺的熱打鄉(xiāng)曲披寺,有著比桑披寺更悠久的歷史。曲披寺同樣依山傍水,風水極佳。雖建寺已達600余年,至今仍香火鼎盛。這里的住寺喇嘛大多是多面手,平日除誦經(jīng)之外,還演練宗教活動中的跳神舞蹈,遇有盛大的佛事或節(jié)慶活動,主殿前的廣場就成了表演的舞臺。盛裝的喇嘛們此時便成了鼓手、號手和“演員”。
當?shù)赜羞@樣一段神話傳說:守候鄉(xiāng)城這塊祥瑞土地的巴姆山神,有一天忽然覺得土灰色的藏房與周圍的美景極不協(xié)調,于是靈機一動,取出熏爐中的香灰撒了下來,把藏房都染成了白色,感覺果然不同,就像青山綠水間鑲嵌上了一顆顆閃亮的珍珠。從此,鄉(xiāng)城就有了把藏房碉樓外墻涂成白色的習俗。
鄉(xiāng)城白藏房,外形端莊簡樸,室內卻雕梁畫棟,充分展示了房屋主人的個性特征。白藏房普遍為三四層的平頂土木結構,其大小以柱頭多少而論。小者一般為20—30根柱頭,大者可達百余根。30根柱頭的藏房占地約180多平方米,更大的就可想而知了。其樓頂半封半敞,側看如“廠”字形,為打曬谷物和夏季乘涼之用,讓人感到整棟碉樓在隱隱約約中流露著一種古典的殘缺美,渾然中透出一片明快。
造訪鄉(xiāng)城藏家,最讓人感興趣的是院門門框邊的小鐵棍,只要左右拉動就可以從外面控制大門的開關。不過門里還有一個暗閂,一經(jīng)主人反鎖,外人便無法入內。大門上方懸掛著一個鈴鐺,推門進去,門板觸動鈴鐺,會發(fā)出清脆的響聲,提醒主人有客人來了。這個“門鈴”還帶出一個不成文的宗教習俗———人們在聽到鈴聲后會習慣性地念上一句六字真言“嗡嘛哩叭咪哞”,為世間眾生祈求平安。
碉樓的底層沒有窗戶,光線較暗,主要作為畜圈。樓層間木梯的總格數(shù)為單數(shù),寓意喜字開頭喜字結尾,祈禱家人幸福常在。
經(jīng)堂一般單設,供家庭佛事活動用,也是家中僧人讀誦-、起居飲食的地方,是藏房中最神圣的地方,也是花費心思和財物最多的地方。如果說寺廟是藏族藝術的博物館,那么經(jīng)堂就一定是它的縮影。經(jīng)堂內金碧輝煌的壁畫、精細艷麗的唐卡、形態(tài)各異的佛像乃至精雕細刻的柱頭都包含著博大精深的佛教含義。經(jīng)堂里的擺設根據(jù)信仰教派的不同而有所區(qū)別,但釋迦牟尼的佛像及經(jīng)書卻都是必備的。清晨人們起床后,都要在經(jīng)堂頂禮膜拜,將佛像前的銅杯擦凈,斟滿清水,燒上一爐香,點燃一盞酥油燈,施禮后再用早餐,開始一天的生活。
據(jù)說,鄉(xiāng)城的白色藏房起源于古吐蕃地域方形之說。古吐蕃人都是香巴拉王國的后裔,他們認為他們居住的整塊大陸是四方形的。他們就居住在由各國組成的四方形大陸的中央,吐蕃的文明是通過一個圓心向四方地帶逐步擴散和傳遞的。在公元8—9世紀,吐蕃有一片奶湖平原,該湖象征著一個女魔的心臟,她便是吐蕃大地。為了使大地可以居住和變得文明,所以必須征服她。為了征服這個女魔,第一位贊普聶赤贊布便沿著方形的奶湖平原,以釘在女魔四肢上的各種釘子的形式,在四角建立起方形寺廟,使女魔得到了降伏,從此奶湖平原便成為古吐蕃人賴以棲息的家園。后世吐蕃堅信方形建筑可以鎮(zhèn)邪驅魔,便沿襲了方形建筑的外形。傳說不僅說明了白色藏房的起源,更說明了遠古的香巴拉的確可能有一個地質上的劇烈動蕩時期,因為大地“像女魔一樣扭動身體”,所以鄉(xiāng)城古樸精巧的白色藏房不僅有著美麗的傳說,更具有抗地震的功效。這些白色藏房散落在清澈河流的兩岸,點綴在青山綠水間,形成了鄉(xiāng)城獨具一格的田園風光,成為藏區(qū)一絕。
保護范圍:以每座土碉占地范圍外延5米。
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10米。
交通:成都新南門汽車站每天均有數(shù)趟班車發(fā)往康定?刀ㄆ囌久刻焐衔缇邪l(fā)往鄉(xiāng)城的班車?刀ㄖ拎l(xiāng)城需兩天的行程,中途在理塘縣城過夜。
自駕車環(huán)線游線路:成都—雅安—瀘定—康定—雅江—理塘—鄉(xiāng)城—中甸(云南香格里拉縣)—麗江—瀘沽湖—攀枝花—西昌—樂山—成都。
民俗提示:
巴姆山節(jié):公歷10月初,舉行服飾表演、民族歌舞、民間體育、鍋莊晚會等活動。
傳召節(jié):-正月,黃教寺廟舉行酥油花展、展佛、“向巴曲乖”等。
桑披“曲乖”:-正月,背著經(jīng)書沿藏寨農(nóng)田轉一周,祈禱吉祥、豐收。
雨洼“蒙乖”:-三月,敬山神、賽馬等。
燃燈節(jié):-十月,黃教寺廟舉行祭祀活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