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無錫市 > 梁溪區(qū)旅游

黃埠墩

[移動版] [查看地圖]
黃埠墩
黃埠墩為無錫市文物保護單位。

黃埠墩,地處江蘇無錫古芙蓉湖中心,惠山浜出口處。舊名小金山,墩小而圓,面積220平方米,四周是石砌駁岸,位于無錫吳橋以南、惠山浜口的古運河中心,因春申君(黃歇)曾在此疏治芙蓉湖而得名。墩為圓形,面積220平方米,用石砌駁岸,四面環(huán)水。島上有寺,香火點點。北為雙河口,南為江尖渚

黃阜墩為古芙蓉湖遺留下來的小島。清代康熙帝和乾隆帝各進行過六次南巡,每一次都在墩上停留觀賞,康熙把它比做水中的蘭花,乾隆稱喻它是傳說中的“蓬萊”。2400多年前,吳王夫差率兵伐齊時,曾在墩上大宴群臣;楚國的春申君曾在這一帶水域興修過水利,相傳黃阜墩由此得名;南宋時民族英雄文天祥曾兩度經(jīng)過此墩,在這里寫下了一首《過無錫》的愛國詩篇;明代有“海青天”之譽的名臣海瑞,在墩上寫有“臨水玩山第一樓”的匾額,等等。

《越絕書》有“春申君時,立無錫塘,治無錫湖”的記述。明代有些無錫地方志書也有寫作“黃阜墩”的。愛新覺羅·弘歷在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第六次南巡時,這位“古稀天子”又將它筆誤為“黃浦墩”。而清道光年間梁章鉅所著《楹聯(lián)叢話》則寫為“黃甫墩”。至于無錫湖,在唐朝陸羽(733-804)所撰的《惠山寺記》中,稱“射貴湖”,一名“芙蓉湖”。今從蓉湖莊、蓮蓉橋(蓮花又名“水芙蓉”)等地名中,尚可看出其余緒。該湖因明代以來的圍湖造田活動,使它不斷收狹,漸成為京杭大運河中的一段河道。黃埠墩則與古運河中另一個小島“西水墩”一起,分列為古運河無錫段中的“天關(guān)”、“地軸”。黃埠墩曾因“二帝(清帝康熙和乾。⒍啵ǔ帱S歇和民族英雄南宋宰相文天祥)、一青天(被譽為‘海青天’的明代名臣海瑞)”曾經(jīng)登臨而遐邇聞名。

唐宋以來黃埠墩就成為無錫運河中的一處勝跡。南宋德佑二年(1276年),民族英雄文天祥任右丞相時,因元軍東下,他被派往元軍營中談判,被元軍拘留,北行時,在這里停留,寫下了《過無錫》詩一首:金山冉冉波濤雨,錫水茫茫草木春。二十年前曾去路,三千里外作行人。英雄未死心先碎!父老相從鼻欲辛。夜讀程嬰存國事,一回惆悵一沾巾。

明朝右僉都御史海瑞,任應(yīng)天巡撫時到無錫,曾為黃埠墩上的環(huán)翠樓寫下“玩山臨水第一樓”的匾額,明朝王永積寫的《錫山景物略》中說:“墩上有文昌閣、環(huán)翠樓、水月軒,垂柳掩映,不即不離。登閣九峰環(huán)列,風(fēng)帆片片,時過幾案間。”

康熙、乾隆南巡,曾多次在這里停留暫住,康熙題下“蘭若”一匾,乾隆題有詩句:兩水回環(huán)抱一洲,不通車馬只通舟。梁章鉅的《楹聯(lián)叢話》中說:“無錫北門外,有皇甫墩,在芙蓉湖中,四面皆水,飛樓縹緲,極似西湖之湖心亭。窗戶軒檻,皆九龍山翠所涵渲。登覽勝概,甲于通邑。樓中匾聯(lián)尚多,惟孫平叔宮保聯(lián)云:燈火春星浮北廓;云霞朝景攬西神。秀整雅切,邑人盛稱之。西神即九龍山也。”

北京的頤和園,前身是乾隆皇帝主持興建的,以萬壽山和昆明湖為主體的“清漪園”。乾隆帝在建清漪園時,曾大量仿建江南名園,如他1751年春季首次南巡時,曾命隨行畫師摹繪寄暢園,返京后在萬壽山東北麓予以仿建,名“惠山園”,即今存在清光緒十八年(1892)復(fù)建的“諧趣園”。但乾隆帝又在昆明湖的南面水中仿建黃埠墩,則在無錫所有志書中,迄今均告闕如。據(jù)清代浙江錢塘人、嘉慶進士、云貴總督、翰林院編修吳振木或所撰《養(yǎng)吉齋叢錄》卷之十八載:“鳳凰墩在湖中,仿江南黃埠墩為之。有樓,建金鳳,張翼隨風(fēng)而轉(zhuǎn),以相風(fēng)也。”那么乾隆帝為什么要建鳳凰樓呢?據(jù)專家考證,是為了與該園南湖島上的“龍王廟”南北對應(yīng),以象征龍鳳并列。至于墩上那個建有類似今天“風(fēng)向計”的金鳳凰的樓,據(jù)考,名“會波樓”。從樓名也不難看出,這水中樓閣的情趣,與黃埠墩上,面對九龍山(惠山),由海瑞先生題匾“玩山臨水第一樓”的“環(huán)翠樓”,有異曲同工之妙。


>>富順千佛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