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西革命烈士紀念碑、館

襄西革命烈士紀念碑、館為紅色旅游經(jīng)典景區(qū)、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
襄西革命烈士紀念碑、館位于宜昌市當陽市當陽城區(qū)西北部的關公文化園內(nèi)。
襄西革命烈士紀念館
襄西即指湖北省漢水以西、長江以北地區(qū),主要有荊門、當陽、遠安、鐘祥、宜昌、枝江、宜都、江陵、南漳、宜城、?档瓤h(市)。早在大革命時期,襄西共產(chǎn)黨人為迎接國民革命軍北伐,聯(lián)合各種進步力量,舉行了當陽城關起義,連克當陽、遠安、荊門、鐘祥等縣城,沉重打擊了襄西豪紳地主和軍閥勢力。1927年9月,震驚鄂西的瓦倉起義爆發(fā)。襄西各縣相繼舉行農(nóng)民起義,組建工農(nóng)革命武裝和政權,創(chuàng)建了大小不等的蘇區(qū),成為湘鄂西蘇區(qū)的重要組成部分。抗日戰(zhàn)爭時期,襄西人民相繼在敵后建立了新四軍襄西獨立團襄西支隊、獨立33團和各縣區(qū)地方武裝,開辟了襄西抗日民主根據(jù)地。解放戰(zhàn)爭時期,襄西人民牽制了國民黨軍隊的大量兵力,完成了堅持襄西、掩護中原突圍部分部隊,隱蔽和轉(zhuǎn)移大批干部的任務,并創(chuàng)建了襄西解放區(qū),配合人民解放軍南下大軍和江漢軍區(qū)、湖北軍區(qū)部隊作戰(zhàn),解放了襄西全境。在整個新民主主義革命斗爭中,襄西人民前仆后繼,英勇不屈,成千上萬的優(yōu)秀兒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1985年5月,曾在襄西戰(zhàn)斗過的30余位老同志云集當陽,與中共當陽縣委議定,在當陽修建襄西革命烈士紀念碑、紀念館。1985年6月18日,時任國家主席的李先念-題寫了“在襄西獻身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襄西革命烈士紀念館”。1994年6月,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為襄西革命烈士紀念碑撰寫碑文。1999年6月24日,舉行揭幕開館儀式。主體紀念設施有紀念碑、烈士祠、陳列室。
革命烈士紀念館位于革命烈士紀念碑后面,一樓為烈士祠,陳放著襄西地區(qū)10多個市縣的烈士及其它省、市犧牲在襄西的區(qū)、營級烈士英名錄,正面墻上是張計儲、關學參、鄒資生、李超然、彭之玉等198個縣團級及以上職務烈士的牌位,并有烈士們的生平事跡簡介。烈士祠的左右兩側(cè),是革命歷史陳列室,有展牌900塊、展品83件。這些展牌和展品,生動地再現(xiàn)了襄西人民革命斗爭的光輝歷程,真實地記錄了革命先烈們在中國人民的革命斗爭歷史上用鮮血和生命寫下的光輝篇章。在紀念館南北側(cè)的草坪上,豎立中共當陽市委、市政府為李超然、傅子和、黃冠柏、郭庠生四烈士所立紀念碑。
襄西革命烈士紀念碑、館于1999年2月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湖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信息來源:當陽市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