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甘肅省 > 蘭州市 > 皋蘭縣旅游

五福溯源根什川

[移動版] [查看地圖]

五福溯源根什川

在什川東南有一山脈如青龍盤踞,龍頭有一亭臺巍然而聳,亭內(nèi)設(shè)魏氏五房宗族始祖碑,故名五福亭。五福亭飛檐高挑,雕梁畫柱,古色古香。四周青松蒼郁,翠柏疊青,桃紅柳綠。魏氏后裔帶著對先祖的崇敬之情,前來此處探源尋根,絡(luò)繹不絕。

從翻閱史書和族譜的情況來看:魏氏原姓姬,系黃帝之裔。至周代時,周文王之十五子受封于畢(畢國在今西安、咸陽北),就以畢為姓,名為。至春秋時,畢公高的后裔畢萬隨晉獻(xiàn)公攻滅了霍、耿、魏三個小國,獻(xiàn)公-行賞,將魏(今山西芮城東北)封賜于畢萬。萬的后代就以封邑為姓。魏氏從此昌大。至元泰定時,有魏熙者,娶妻康氏,生子三,長龍、次貴、三慶。其貴祖(公元1358年一1452年)在明洪武初年間,先因經(jīng)商落戶于南京應(yīng)天府牧牛鎮(zhèn)。后于自圖人,隨金長庚翁移甘。金翁帶一子二女。他們至甘后,金翁即命令大女與魏、小女與白婚配,蒙天保佑,和衷共濟(jì),安家立業(yè)。于是他們落產(chǎn)手金城(蘭州)河北廟灘子。迨至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卜就豐川寺兒溝為金公耕住地,蘭南云霧驛大石頭泉(今榆中縣)為魏公耕住地,什川為白翁耕住地。但白公不悅,云游三年。貴祖從鎮(zhèn)虜堡(今景泰縣正路鄉(xiāng))訪尋回蘭,商議一定,將大石頭泉頂換于白公耕住,什頂換于魏公耕住,各自安家立業(yè)。貴祖即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開始耕住什川,入籍金縣(今榆中縣)。在這之后,貴祖又訪下了魏家臺上陳家以及大燕山之上三灣中圈等處的荒山田地。貴公生三子,長坤(乳名丹丹1383年一1452年)次乾(乳名蘇葛1387年一1468年)三坎。到后來,貴祖將魏家臺分于魏坤耕住,什川分于魏乾耕住。

坤乾二公各生五子。即以“紅顏常作對,白首永成雙”取名。故舊有十房之傳。其坤公五子居住于南山魏家臺,故稱山五房。其后“紅顏”兩房移居于河洲、狄道、冰淋等處;“常作對”三房居住于魏家臺、柏木溝、魏家小岔、官川等處。惟乾祖五子穩(wěn)住什川,故今有魏氏五房之說,亦稱川五房。這五房正是人所共知的金城魏氏五房。其人丁興旺,今已遍布華夏。在蘭州市三縣五區(qū)居住者約有四五萬人。在皋蘭縣居住者,系皋蘭縣第一大姓,根據(jù)1989年皋蘭縣第四次人口普查資料和產(chǎn)籍資料統(tǒng)計(jì),全縣共有244姓,32347產(chǎn),其中魏姓占7059產(chǎn),占全縣總產(chǎn)的21.8%。這五房雖戶大丁眾,居住離析,但人們一聽其族的人名,便可知系其某房某代人。因?yàn)楦鞣咳硕家宰嫦戎贫ǖ淖州吤浞糠菖c輩序分明。例如,三房字輩即“茂朝永煥,嘉懋正增,朋緒連武。賢著列邦,晉域(國)貽(志)謀遠(yuǎn)大;業(yè)駿金城,槐河樹(福)澤綿長。三山生英,仁厚學(xué)博,功崇德鉅作典范;五川毓秀,品端文盛,才高意廠展宏圖。”其含義,既是理順家族的輩分,又是弘揚(yáng)0的功勛美德,更重要的是,啟迪后代樹雄心、立壯志,于民潤國,大展宏圖。


>>漁臺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