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朗書院
"越州文化千秋耀,浦水珠光萬古流"?图椅幕c當?shù)匚幕幌嗳诤,成為千年的歷史文明積淀。誕生在六萬大山的南麓古越州厚重而燦爛的客家文化深深地吸引著我。追溯古越遺風、尋覓客家文化便成為我夢中的理想。一個偶然的機會,走進了浦北的"客家文化村",客家人的歷史、客家名人、客家民俗風情、客家生活起居、客家用品以及聚集了客家人文精華的戲曲等,讓游人集中感受到客家文化的精彩?墒墙o我留下最深印象的還是那經(jīng)歷了風雨滄桑,承載著厚重歷史的浦北大朗書院。
這是一道古樸的人文景觀,既沒有古代四大書院建筑氣勢恢宏的壯闊景象,又找不到院落布局中那種中軸對稱,層層遞進,給人一種莊嚴幽深的感覺。這座六萬大山中百年書院也無法與主體建筑由大小十九座單體建筑組成、被譽為嶺南建筑藝術(shù)明珠的陳氏書院相比。后者縱橫規(guī)整,嚴謹對稱,廳堂軒昂,空間寬敞,廊廡秀美,裝飾華麗。在建筑構(gòu)件上,大朗書院既沒有過多地運用木雕、磚雕、石雕、灰雕、陶塑、鐵鑄和繪畫等裝飾藝術(shù),又沒有脊上鰲魚正吻和檁梁之間結(jié)構(gòu)緊密、精雕細刻的斗拱。書院通過客家人與當?shù)赝林说奈幕蝗冢阎性ㄖ幕木條和嶺南古越文化的古樸定格在這座百年建筑上,給人以簡練、清新的感覺。書院園林結(jié)合,景色宜人,坐北向南,屬于單檐硬山式磚木結(jié)構(gòu)。設計高雅、別致、美觀。抬梁式屋架,梁架不設斗拱,整個書院建筑布局緊湊,莊重古雅,具有嶺南古建筑輕巧秀麗的風格。大門上方用長2.5米、寬0.9米的長方形花崗巖石板陽刻有"大朗書院"牌匾。書院布局為三進兩廂,為磚、瓦、石、木的傳統(tǒng)建筑構(gòu)造,占地面積約0.333公頃,建筑面積2000平方米。擁有大小教室和教師住房等16間,教室、住房之間有走廊相連,4只天井把三進兩廂的建筑分隔開來,書院是浦北縣清代興建的16所書院中保存較完整的兩所書院之一,展現(xiàn)了清代時期浦北縣教育風貌和嶺南建筑藝術(shù)。青石灰瓦和天井中百年芬芳的米蘭樹、梨樹,更顯得庭院幽雅。正是"碧樹蔥蘢景色幽,百年瑰寶醉君游"。
就是在這座古樸的,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庭院中,石勒字碑,木雕楹桂構(gòu)成了書院的一絕。院內(nèi)共有方石柱10條,圓型楠木柱4條,全部陽刻有"大朗"字頭的對聯(lián)。觀者既可欣賞其秀逸雄健的墨跡,又可揣摩其中蘊涵深邃的美意華章,令人遐思不已,嘆為觀止。書院大門的兩側(cè)用花崗巖石刻有"大成聲振尼山鐸,朗潤文方浦水珠"的楷書字體對聯(lián)。門聯(lián)畫龍點睛、開門見山地點出了書院的傳承關(guān)系,大朗書院的鈴聲就像孔子在尼山講學時的鈴聲一樣清脆悅耳,這里的文采風華晶瑩燦爛恰似舉世聞名的合浦水中的珍珠,情景交融,令人稱絕。大門走廊的外石柱上勒刻著"根抵在六經(jīng)、詩書易禮春秋,須擷古人之精華,莫徒分漢宋門戶;賓興先三物,孝友睦姻任恤;但得多士為倡導,庶蔚成鄒魯鄉(xiāng)風。"朔民族文化之根、倡孝友睦姻任恤之風,科教興國、和諧社會,短短的五十個字道出了民族文化的價值取向。"大開珊綱、宏收寶物千枝,要培成管樂奇士、興我國家出力;朗膜-、撒印道心一片,莫誤認陸王宗旨、墜他佛老空談。"
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建造大朗書院的時候,正是清王朝大廈將傾,山河破碎之際,大門走廊的內(nèi)石柱上這副對聯(lián),冀望了書院的建造者反對空談、要為國家培養(yǎng)出管仲、樂毅這樣的將相奇才的強烈愿望,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正是這種強烈的民族責任,使我們這個民族文化源遠流長、生生不息。二座屋檐石柱上"大者法、小者廉,治國瞭諧斯,于鄉(xiāng)可觀王道;朗如珠、潤如玉,為學亦若是,何地不出人才。"表達了依法治國和廉政建設的重要思想。"大山喬岳、一覽皆卑,海角有魁儒,詎愧追蹤?quán)u魯;朗月清風、何求不是,道心無滯相,好尋樂趣孔彥。"氣魄宏大,氣韻流暢,融文學手法于說理之中,對"山區(qū)飛出金鳳凰"的前景寄予了熱切的希望。書院的后殿,三面砌墻、梁架不設斗拱,方石柱2條,圓型楠木柱4條,雖不是璀璨殿堂,但石柱上的對聯(lián)、楠木柱上的楹桂,更襯托出古樸殿堂的文化氣息。"大觀首在詩書、精性理、擅詞章、當求鄭孔注箋程朱道學;朗誦如聞金石、媲荘騷、追史漢、要使馬班伯仲屈宋衙官。"聯(lián)中所推崇的求學者必須精益求精、銳意進取、勇攀高峰的精神,更是十分值得當代青少年學習的。"大開廣廈、皆先人舊德所遺,若子若孫,登此堂來、莫忘高曾規(guī)矩;朗照文星、冀后輩儒風勿替,或耕或讀,知為學者、便是黨塾儀型。"對聯(lián)構(gòu)思精巧、心裁別出、感情豐富、韻味無窮。
"大敞規(guī)模、振我家祖澤宗功,居同里、祀同堂、柤豆春秋綿亦葉;朗懸衡鏡、蜚他日英聲茂實,后立言、先立德、王侯將相兆初桄。"字行之間,充滿了前人對后人的殷殷之望、切切之情,也是前人對后人莫大的鼓勵和莫大的鞭策。石勒字碑,木雕楹桂使古樸的書院充滿著靈氣,給這座百年書院帶來了生氣,使得幽雅的庭院顯得更加秀氣。
記得黃姚古鎮(zhèn)有一個叫"亦孔之固"的城門,意思是"又是一個堅固的城門",有"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的作用。城門有眺望孔和防御-眼,更特別的是它的城門防御功能很強,由兩道門構(gòu)成,外門是用堅固的樟木制成,內(nèi)門則是用杉木修成圓柱形的木柵門。走出大朗書院,我特別留意了這個書院的大門,書院的建筑構(gòu)造簡練,但是青石板上的門閂洞依然清晰可見,雖然門閂早已不知去向。透過青石板上的門閂洞,看到了一種責任、一種對學子、對未來、對民族的責任。這座在清王朝處在衰世之際用磚、瓦、石、木打造出的書院,與康亁盛世時代由木、泥坯、青瓦所建造的院落、宗祠,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對人們以無限的遐想和深思。
大朗書院基本保存完好。舊址建筑面積約2000平方米,整座書院設計園林結(jié)合,高雅別致。在正門上方,花崗巖陰宋體"大朗書院"匾額依然清晰可見,兩旁嵌掛有"大成聲振尼山鐸、朗潤文方浦水珠"的對聯(lián)。院內(nèi)共有方石柱10條,圓型南木柱4條,全部陽刻有"大朗"字頭的對聯(lián),在書院的頂梁則雕刻有建院時間。目前,保存完好的"大朗書院"受到八方游人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