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淮安市 > 淮安區(qū)旅游

關天培祠墓

[移動版] [查看地圖]
關天培祠墓
關天培祠墓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關天培墓在淮安城東鄉(xiāng)南窯村三里塘。關天培祠在淮安城鎮(zhèn)淮樓東側縣東街32號。

關天培,字仲因。號滋圃,淮安府山陽縣(今淮安市)人,清代愛國將領。青年時從軍,道光十四年(1834)升任廣東水督。增修了南山、橫檔、蘆灣諸炮臺,增建重炮數(shù)百門,更建虎門臺守,設鐵索排,并認真整頓和訓練水師,六年間將廣東海防建設得固若金湯,時人稱其為戚繼光再世。1839年3月他配合林則徐禁煙,收繳英船鴉片237萬多斤于虎門銷毀。1839年11月英國挑起穿鼻之戰(zhàn),關天培身先士卒,六戰(zhàn)六捷。1840年英國發(fā)動大規(guī)模侵華戰(zhàn)爭,后因清廷采取投降政策,1841年1月25日英軍乘虛而入,關天培在敵眾我寡的形勢下,多次打退登陸英軍沖鋒,重創(chuàng)敵艦3艘,大量殺傷敵人。他“身受數(shù)十創(chuàng)”、“鮮血淋漓,衣甲盡濕”,與守軍400人全部壯烈犧牲,時年62歲。殉國后,遺體運回故里安葬,并建祠紀念。

關天培墓,原為土壙,建國后人民政府撥款維修,墳盤為塊石水泥結構,周長76米,直徑24米,墓高1.35米。碑高1.35米,寬0.4米,厚0.12米,刻“關忠節(jié)公天培之墓”。

關天培祠,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由前后殿和東西廂房及下屋組成四合大院,院正中設有御碑亭,于1933年至1946年間先后破毀。1954年在周恩來總理關懷下,由政府撥款將已破損的東廂遷至享殿原址上。今祠為臨街小院座北朝南,前門樓書“關忠節(jié)公祠”,后有享殿3間,硬山頂,臺梁式,面寬9.85米,近深7檁5.6米,檐高3.5米。明間設神壇,上有關天培官服坐式塑像,一對親隨執(zhí)劍捧書侍立兩旁。殿門左右懸掛著林則徐“待罪廣州”時,聞關天培捐軀噩耗后撰寫的木刻挽聯(lián):“六載固金湯,問何時忽壞長城,孤注空教躬盡瘁;雙忠同坎壇,聞異類亦欽偉節(jié),魂歸相送面如生!

延伸閱讀:

·第一、二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王石谷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