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邀帝寺碑為清代所立,位于徐州市豐縣宋樓鎮(zhèn)草集村孫建亮家。草集村位于豐縣南部,豐城南郊,地處平原,地勢南高北低,東高西洼,但起伏不大,西部為粘土地,東部為砂堿地。北靠苗城河,于孫樓鎮(zhèn)相鄰,豐黃公路從境內通過,交通方便,在豐黃公路西6公里。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處于平原,溫度較高,適宜果樹及小麥、玉米、大豆等農作物種植,村民多以種植業(yè)為主,部分經營板皮業(yè)。以農為主,兼搞工副業(yè)。2008年11月一村民在田地里挖樹坑時,發(fā)現該碑和一些殘磚破瓦,石碑上有文字依稀可辨:“邑故有邀帝城,距縣治十五里,蓋漢高帝帝業(yè)既成,歸宴父老,而父老攀留之處也。當漢盛時,邑人榮其事,即其地筑城,中央建廟,以祀高祖……”碑文是明末的豐縣籍貢生、清順治版《豐縣志》的主筆張逢辰所撰寫,不僅記述了漢高祖劉邦宴邀父老鄉(xiāng)親的經過,還敘述了清順治丁亥年(1647年)重修邀帝城寺的起始經由。文物部門根據出土文物綜合分析后得出結論,這里就是邀帝城的腹地,碑出土地就在邀帝城寺內。邀帝城寺應為當時地方政府建造的有其特殊用途的寺廟,而且,從整體遺址來看,是寺廟與居住區(qū)相連。邀帝城,亦曰迎駕城,在縣西南古中陽里,史載為漢高祖榮歸故里駐蹕之地。城中有廟,曰高祖廟。自漢以降,香火綿延,歷代擴修,頗具規(guī)模。宋初易廟為寺,明清尤盛,金代為徐州五鎮(zhèn)之一的安民鎮(zhèn)駐地,元代為濟寧路漢軍駐地,明清黃泛頻仍,屢毀屢修,嘉慶間,河決碭邑龐家林,黃水自寺北沖刷形成今苗城河,而城址與寺廟均湮淤,地面建筑已蕩然無存。此后石碑遭受幾次黃水侵襲,深埋地下,終于經過挖掘出土,碑青石質,通高1.9米,寬0.68米,厚0.13米。碑底部角殘,上半部左邊邊殘,碑面斑剝,文字大多數不清楚。當地村民對此碑非常重視,十分有利于碑的保存。
宋樓鎮(zhèn):豐縣宋樓鎮(zhèn)位于徐州市西北,蘇、魯、豫、皖四省交界的大沙河畔,土地122平方公里,人口9萬人,轄32個行政村。兩條省際一級公路豐黃路、豐碭路穿境而過,南接310國道和霍連高速公路,距隴海鐵路僅15公里,區(qū)位優(yōu)勢明顯。交通便捷,水系發(fā)達,民風熱情敦樸,環(huán)境四季怡人。美麗的大沙河、子午河、復新河、苗城河覆蓋全鎮(zhèn),氣候溫和,物產豐富,梨花季節(jié),芬芳似雪,引無數游客,…… 宋樓鎮(zhèn)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