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音洞石龕窟位于南城縣岳口鄉(xiāng)伏牛村,東臨盱江,是古代人工所開鑿的一處石龕窟,建于明代,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洞外一龕,洞內石壁浮雕羅漢佛像二十尊,頭部均被砸掉,另有一尊腳踏蓮花的觀音,有一定的石刻藝術。為江西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從潮音洞口俯視盱江,可見盱江水中有一狀如盤珠的巨石,正好與潮音洞口相對,每當夜深人靜之時,在潮音洞內可聽到盱江中巨石下發(fā)出漲潮與退潮之聲,其聲如海潮之漲落,故名“潮音洞”。當地傳說“打出潮音洞,修起萬年橋”,萬年橋的石頭即來源于此洞。萬年橋始建于明崇禎八年(1635),竣工于清順治四年(1647),潮音洞亦成于同時。
潮音洞內呈長方形,寬10米,深20余米,空氣清新,氣候清涼。內建樓閣雕梁畫棟。石壁上有10余尊羅漢佛像浮雕,形態(tài)各異,形神兼?zhèn)。另有一尊腳踏蓮花,手持云帚的觀音塑像,立于洞中。洞口有副對聯(lián),饒有情趣:“神廟朝朝朝朝朝朝應,江水長長長長長長流”。上聯(lián)一、二、四、六的“朝”,讀作zhao,三、五的“朝”讀作chao;下聯(lián)一、二、四、六的“長”,讀作chang,三、五的“長”讀作zhang。它運用“朝”、“長”二字的多音多義,重疊使用,表示朝拜者祈求神明保佑世代平安,像江水一樣源遠流長。其橫批為“豁然開朗”,暗示游人洞內有別有洞天的--勝境,并寓意游人解開此聯(lián)之謎的心境。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