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福建省 > 福州市 > 閩清縣旅游

天儒樓---中共閩江特委駐地舊址

[移動版] [查看地圖]
天儒樓---中共閩江特委駐地舊址

天儒樓位于閩清縣解放大街39號(即原-閩清一中老校區(qū)校園內(nèi))。建筑占地面積650平方米,保護范圍面積1000平方米,建于1917年。19世紀初外國傳教士在天儒中學建了5座洋樓,稱天儒樓,為閩清一中前身。解放前拆除了3座,余下2座,其中一座為教師宿舍樓,一座為圖書館,是當年中共閩江特委在閩清活動的主要地點。

1940年,國民黨頑固派推行消極抗日、積極--方針,中共中央審時度勢,要求福建省及其他國統(tǒng)區(qū)的各級黨組織的工作重點必須迅速從大量發(fā)展黨員,開展群眾性抗日救亡運動,轉(zhuǎn)變到鞏固黨的組織、貫徹隱蔽精干方針上來;要求黨的工作轉(zhuǎn)入地下,扎根于工人、農(nóng)民、學生、教員中間。

中共福建省委堅決貫徹中央的方針,認真轉(zhuǎn)變斗爭策略,隱蔽、撤--的干部,隱蔽發(fā)展抗日力量。

1940年3月,省委決定將中共閩江-工委改為中共閩江-特委,任命李鐵為書記,黃賢才為組織部長,莊征為宣傳部長,朱敏華為職工部長,黃扆禹為青年部長,徐品芳為婦女部長。

8月,中共福建省委通過省教育廳督學許訓勛(閩清三都人)及劉子崧、劉我輝與閩清天儒中學校長陳世平聯(lián)系,把中共閩江-特委書記李鐵以及地下黨員黃衛(wèi)世(福建漳浦人)、楊昌輝等撤退到閩清天儒中學,以教員身份為掩護開展革命活動。此后,李鐵就把天儒中學作為特委機關,在此領導閩清、南平、古田、尤溪、邵武、將樂、順昌、沙縣、永安、大田等縣黨的活動。

這一時期,李靜(即李清華,山西離石縣人)等三位在浙江-金華“面目較紅”的地下黨員,由中共浙江-省委安排撤退隱蔽到福建,李靜也被安排到閩清天儒中學當教員。

在閩清天儒中學,李鐵和黃衛(wèi)世、李靜、楊昌輝等,團結(jié)傾向進步的校長陳世平,隱蔽地組成一股革命進步力量,并以此為基礎,秘密領導閩北10縣及閩清(包括福州內(nèi)遷閩清的上10所中等以上學校)的抗日救亡活動(當時閩清有黨員二三十人左右)。

李鐵居住在天儒中學操場旁邊中間一座洋樓樓上。白天時常有附近縣的黨的地下聯(lián)絡員來找李鐵,并先由住在樓下的地下黨員黃衛(wèi)世(時擔任保護李鐵任務)當作親戚朋友接待,晚上由黃衛(wèi)世再帶他們到樓上與李鐵進行單線聯(lián)系,秘密接頭,匯報布置工作。他們的工作非常謹慎,從不張揚。

李鐵的公開身份是國文教員。他在秘密領導中共閩江-特委工作的同時,積極利用課堂教學機會,向?qū)W生宣傳抗戰(zhàn)形勢和抗日救亡主張,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他曾組織“讀書會”,指導學生看書。他還關心學生生活,采取各種方式團結(jié)進步師生。黃衛(wèi)世(校教務主任)、李靜(英語教員)、楊昌輝(英語教員)等人,也以合法身份和手段進行革命宣傳。他們的革命活動給廣大師生予很大的影響。當時,閩清天儒中學充滿進步、向上、愛國的革命氣氛。林克俊、黃廣天、蔡兆源、翁健等青年學生就是在這一時期接受了革命教育,走上了革命道路的。

1941年1月,為了避免遭受-勢力捕殺,李鐵、李靜(女)等離開閩清。中共閩江-特委也隨之遷往大田。同年夏,黃衛(wèi)世、楊昌輝等也離開閩清。


>>閩清縣革命烈士陵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