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容村委會位于婺源縣東南部的石耳山北麓(石耳山最高峰海拔1260米),轄區(qū)總面積20000畝,戶籍總戶數(shù)395戶,總人口1450人,村委會下轄4個自然村:曉鳙村、禾石州、塢口村、嶺腳村。其中:行政村曉容村295戶、1070人;禾石州村21戶、73人,距行政村曉容2.5公里,未開通進村公路,村莊坐落石耳山山腰,主產(chǎn)山茶油和高山茶葉;塢口村22戶、92人,距曉容村2公里,未開通進村公路;嶺腳村57戶、215人,距曉容4公里,已通村公路。全村委會共有耕地面積1234畝,其中水田1174畝,林地面積13344畝,村民主要收入以種植水稻、山茶油、高山茶葉和外出務工為主,其中山茶油為我村主導產(chǎn)業(yè)。2015年人均純收入6800元。
行政村曉鳙村離縣城紫陽鎮(zhèn)48公里,山村由曹姓始建于唐代末年,傳說曉鳙曹姓始祖始住“大鳙源”的栗木坑村,“大鳙源”因傳說很早以前有一大鳙魚擱淺在此化成平源山川而命名,曹姓始祖于天剛破曉時看到“大鳙源”西南邊山塢有霞光一道升起,認為是福地,可居住發(fā)展,在三個兒子分家時便將大兒子分居到“大鳙源” 西南邊山塢里,名為“曉鳙村”,子孫繁衍生息,距今已有著千余年歷史。是清太子太保、戶部尚書曹文埴和大學士、軍機大臣曹振鏞的祖籍地;曾任國民黨遷臺灣后的中央委員曹璞山的出生地。全村現(xiàn)有住戶295余戶,人口1070人,按居住情況分為4個村民小組:上村組、村中組、汪坑組、下村組。村民住房多數(shù)是傳統(tǒng)的徽派建筑,基本上是三層樓的磚木結構,第三層為半層,其余用樹木搭起曬臺,俗稱“谷晾”。
村落處在峽谷中,外形為“船形”,小河沿村中直下,另有“汪坑溪”與村中小溪到雙溪口匯集一起出水口,因海拔有370米,早晚霧靄繚繞山村。村周青山環(huán)抱,古木蒼郁;村中清溪潺潺,石橋高架;古屋依山構筑,錯落跌宕;尤其是金秋時節(jié),曉鳙的屋頂“曬秋”,更為一絕。正是這些,每年吸引了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眾多的專家和書畫、攝影者前來采風,他們宣稱:這里是獲取創(chuàng)造靈感的源泉地。
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和基礎設施的改善,引來了客商青睞:隨著婺源縣文化旅游開發(fā)有限公司投資的“篁嶺”項目建設的完善,我村“前山坑底片”已納入景區(qū)的農(nóng)業(yè)觀光園。本村村民能就近就業(yè),增加了村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