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 : 河南省 > 南陽市 > 淅川縣 > 荊紫關鎮(zhèn)

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荊紫關鎮(zhèn)文化旅游景點

[移動版]

荊紫關古建筑群

荊紫關古建筑群位于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城西北44公里荊紫關鎮(zhèn)。該鎮(zhèn)西傍丹江,東依猴山,居豫、鄂、陜三省接壤地帶,位置險要,臨著丹江航道重要碼頭,是商業(yè)要地、軍事關口。古鎮(zhèn)依丹江東岸走勢南北延伸2.5公里,700多間清代建筑風格的房舍沿街分布,古建筑林立,星羅棋布,錯落有致。南街設關門,磚石結構,二層級,單拱門,跨街而立,-“荊紫關”三個大字,1914年建。關門內為平浪宮,建于清初,屢有重修,取名寓風平浪靜之意。該宮坐東向西,占地460平方米,硬山式建筑,院內建三級疊檐、四角攢尖式鐘、鼓樓各1座,樓外碧瓦金檐,頂立鋼叉,氣勢雄偉,玲瓏剔透。上殿供奉楊泗將軍塑像及船家歷代先賢牌位。山陜會館位于中街,始建于明,重修于清,為山、陜富商聚會場所

三省界碑

三省界碑位于荊紫關鎮(zhèn)三省交界,年代為1987年。類別為石窟寺及石刻。2021年5月,被公布為淅川縣第二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界亭為中心,向四周各外擴2 米。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邊線向四周各外擴3米。

凌子和功德紀念碑

凌子和功德紀念碑位于荊紫關鎮(zhèn)漢王坪村,年代為1994年。類別為石窟寺及石刻。2021年5月,被公布為淅川縣第二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界亭為中心,向北外擴5米,向東外擴5米,向西至丹源水渠,向南至大路。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外線為基點,向北外擴5米,向東外擴5米,向西至丹源水渠,向南至大路。

敕封京兆伯杜公墓碑

敕封京兆伯杜公墓碑位于荊紫關鎮(zhèn)龍泉村杜家營,年代為清代。類別為石窟寺及石刻。2021年5月,被公布為淅川縣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碑刻為中心向四周各外擴5米。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邊線向四周各外擴5米。

萬代流芳碑刻

萬代流芳碑刻位于荊紫關鎮(zhèn)金家溝村,年代為清代。類別為石窟寺及石刻。2021年5月,被公布為淅川縣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碑刻為中心向四周各外擴5米。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邊線向四周各外擴5米。

淅川魏村遺址

淅川魏村遺址位于荊紫關鎮(zhèn)魏村學校南,年代為商周。類別為古遺址。2021年5月,被公布為淅川縣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遺址為中心,向東外擴20米,向西至村部,向南至排水渠,向北至大路。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邊線向四周各外擴20米。

武當山楚墓群

武當山楚墓群位于荊紫關鎮(zhèn)龍泉村西武當山上,年代為春秋。類別為古墓葬。2021年5月,被公布為淅川縣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遺址為中心向東外擴50米,向西20米,向南北各100米。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邊線向東西各外擴20米,向南北各外擴50米。

募資辦學碑

募資辦學碑位于荊紫關鎮(zhèn)龍泉學校院內,年代為民國36年。類別為石窟寺及石刻。2021年5月,被公布為淅川縣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碑刻為中心向四周各外擴5米。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邊線向四周各外擴2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