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爾圖區(qū)位于大慶市東北部,地理位置東經(jīng)124°52′——125°12′,北緯46°32′——46°52′。全境南北長、東西寬,總面積548平方公里。在籍人口33.8萬,總人口45萬。
地處松嫩平原腹地,整體地勢東部稍高于西部,海拔高度在145—155米之間。地貌表象為波狀起伏的低平原,西南部及西北部有零星沙丘,區(qū)內多濕地,有大小水泡50多個,其中較大的27個。
薩爾圖區(qū)處于北溫帶亞歐大陸性季風氣候區(qū)內。由于距海較遠,受蒙古內陸冷空氣和日本海暖流季風的影響,氣候表現(xiàn)為半濕潤、半干旱的溫帶氣候型,四季變化顯著。春季多風少雨,氣候干燥;夏季暖熱較短,濕潤多雨;秋季降溫較快,時有早霜;冬季寒冷漫長,干燥少雪。全年平均氣溫約為4.9℃,平均降水為426.5mm,平均日照2595.8h。
薩爾圖區(qū)歷史悠久。早在六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前期,這里就有人類繁衍生息。清代,屬內蒙哲里木盟杜爾伯特旗固山貝子游牧地。1644年清兵入關后,把東北定位“國家肇興之地”,實行封禁政策,這一地區(qū)少有人煙。1903年7月,東清鐵路竣工通車,鐵路沿線被沙俄帝國稱為“中東鐵路附屬地”。1905年為預防俄人侵占,這里放荒開墾,移民實邊。1906年2月,設安達廳,薩爾圖改為安達廳第二區(qū)管轄。1913年,安達廳改為安達縣,薩爾圖改為安達縣西鄉(xiāng)管轄。1917年,薩爾圖火車站和所屬街道歸東省特別區(qū)(東清鐵路沿線地區(qū))管轄。1934年,薩爾圖站及街道隸屬北滿特別區(qū)(屬偽滿)管轄,1937年,薩爾圖屬偽滿政府安達縣第二區(qū)管轄。1946年3月,薩爾圖解放,改為安達第三區(qū)。1960年4月29日,國務院決定撤銷安達縣,成立安達市,12月成立安達市薩爾圖區(qū)。1969年3月,薩爾圖更名為紅旗鎮(zhèn)。1978年4月,成立大慶薩爾圖區(qū)。1980年4月,成立大慶市薩爾圖區(qū)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