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卿楊公祠級別:縣級時代:清代地址:位于桂平市社坡鎮(zhèn)新華村村肚屯內(nèi)保護范圍:祠四周滴水外5米范圍內(nèi)為保護范圍。建控地帶:保護范圍外15米的范圍內(nèi)為建設控制地帶。公布文件號:桂平市人民- 潯政布[1996]8號
莫公祠位于桂平市社坡鎮(zhèn)理竹村彩村屯祠堂嶺腳,始建年代無考,據(jù)資料記載該宗祠光緒元年(公元1875年)大修,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公元2002年,2008年均有小修葺。該宗祠坐北向南,依中軸線自北向南為上座、下座,左右兩邊有橫屋。上座進深一間,面闊三間,下座進深兩間,面闊三間。抬梁式磚木結構,硬山頂,小青瓦面。祠內(nèi)保存“文魁”“欽賜藍羽”木質匾額兩塊,石碑“重修莫氏宗祠碑記”“香油碑”兩通。該宗祠保存較完好,為研究桂平清代建筑史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東安橋位于桂平市社坡鎮(zhèn)社坡圩的社坡河上,該橋始建無考,原有碑文已散失,1968年擴建,由市公路局黎欽東,劉章年主持重修,F(xiàn)東安橋是在原橋墩基礎加高加寬,橋面長36.14米,寬5.1米,高4.8米,橋面兩旁設羅漢欄桿,長36.14,寬0.20,高0.60米,橋底分七拱六墩,橋墩分上下兩節(jié),下節(jié)為原石條建筑墩,墩下水部呈平面長方形,上水部呈斧口形,長4.20,寬1.70,高2.40米,上節(jié)為新筑鋼筋混凝土墩,長5.10,寬1.80,高0.80米,橋拱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拱墩凸出橋面0.4米,拱與拱相距3.40米,高3.86米,該橋在建筑布局,技術和傳統(tǒng)風格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價值。
楊翰華公祠位于桂平市社坡鎮(zhèn)新華村村肚屯內(nèi),該公祠始建于嘉慶十九年(公元1514年),祠坐東北向西南,磚木結構,占地面積245.25平方米,祠堂布局呈長方形,分上下兩座,座與座之間有天井。下座面寬3間,進深兩間,高5.5米,前面中開正門,額書“楊翰華公祠”;上下座之間有天井,兩邊有回廊,廊脊飾走獸;上座為主體——殿堂,殿堂四柱分間,面寬3間,進深2間,高6.5米,明間上位敬奉楊翰華公神位。上下座皆為硬山頂,正脊鴟吻紋飾,垂脊挑檐起翹,飾紋,周圍內(nèi)外山墻壁飾龍鳳花草圖案(已模糊)。該建筑具有傳統(tǒng)的建筑風格,每年堅持維修,建議可列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南山楊公祠位于桂平市社坡鎮(zhèn)新華村村肚屯內(nèi),始建于清嘉慶年間,是楊家第四房子孫以紀念兩代祖名之義創(chuàng)建的!澳稀敝M楊超華,字煥,楊家第十四祖,康熙四十四年乙酉科中試第二名武舉,候選衛(wèi)千總,試得武考廉,即封明威將軍;“山”諱楊綻金,號友山,楊家第十一世祖,列貢生,乾隆四十七年舉薦鄉(xiāng)欽大賓。祠因而得名為“南山楊公祠”。該祠坐東北向西南,建筑平面布局呈長方形,面積約600平方米,抬梁式磚木結構,硬山頂,小青瓦面。四進三開間,進與進之間設有天井,天井兩邊有回廊。正背封山筑回紋圖案山墻,重脊挑起翹飾夔紋,周圍內(nèi)外檐壁雕龍畫鳳,花鳥蟲魚。南山楊公祠保存較好,為研究我市的建筑史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德崇公元配原孺人之墓位于桂平市社坡鎮(zhèn)西安村塘表山屯塘表山上,墓是道光年間修建,墓坐西北向東南,由有拜臺、祭臺、封土堆、墳圈組成。封土堆用青磚疊砌塔式形狀,上有青石質寶珠墳頂;墳圈用夯土墻圍砌,墓長12.9米,寬9.8米,高2.1米,墓口1米,墓口墻厚1.3米,墓墻高1.2米,墓碑高0.64米,寬0.39米,該墓保存較完好,為研究桂平市清代墓形式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白土沖陶器廠級別:縣級時代:1942年地址:位于桂平市社坡鎮(zhèn)甘福村保護范圍:整個陶器廠范圍為保護范圍及控建地帶。建控地帶:建設控制地帶與保護范圍相同。公布文件號:桂平市人民- 潯政發(fā)[2011]2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