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 : 甘肅省 > 天水市 >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

甘肅省天水市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概況

[移動版]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位于甘肅省東南部,系天水市市轄縣!肮沤z綢之路”南大道橫貫縣境。全縣轄19個鄉(xiāng)(鎮(zhèn)),總面積1311.8平方公里;人口31.97萬,其中回族20.69萬人,占69%。境內伊斯蘭民族風情濃郁,民風淳樸善良。

行政區(qū)劃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轄3個鎮(zhèn)、12個鄉(xiāng):張家川鎮(zhèn)、龍山鎮(zhèn)、恭門鎮(zhèn)、劉堡鄉(xiāng)、張棉鄉(xiāng)、胡川鄉(xiāng)、木河鄉(xiāng)、大陽鄉(xiāng)、川王鄉(xiāng)、馬關鄉(xiāng)、連五鄉(xiāng)、梁山鄉(xiāng)、平安鄉(xiāng)、閻家鄉(xiāng)、馬鹿鄉(xiāng)。

境內森林面積達37.9萬畝,草場面積17.6萬畝,畜牧業(yè)發(fā)展?jié)摿薮,皮毛業(yè)已成為全縣經濟一大優(yōu)勢。張家川皮毛市場中外聞名,1992年經天水市政府批準開始興建的龍山扶貧經濟開發(fā)試驗區(qū),現(xiàn)已發(fā)展成為國內第二大皮毛專業(yè)市場,并躋身于甘肅省十大農貿市場之列。

出產的“花!碧O果,品質優(yōu)良,頗負盛名,是出口創(chuàng)匯的主要果品。境內中藥材資源豐富,共有38科154種,尤以牛黃、麝香、豹骨最為珍貴。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交通便利,天寶公路橫穿縣境,縣城距天水火車站90公里;程控電話已與全國聯(lián)網;劉家峽至陜西關中330千伏變電線路跨境而過。

地理位置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位于甘肅省東南部,天水市東北,隴山西麓,屬六盤地槽與隴西陸臺兩大地質構造單位的過渡地帶,為六盤山經向構造與秦嶺緯向構造接壤處,地理坐標為東經105°54′至106°35′,北緯34°44′至35°11′之間,全境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略呈斜三角形。東西長62公里,南北寬48公里,總面積1311.8平方公里。

張家川縣屬天水市轄縣,東接陜西省隴縣,南鄰清水縣,西連秦安縣,北毗華亭、莊浪縣。人民政府駐地張家川鎮(zhèn),與周邊市縣均有公路相通,西距省會蘭州市378公里,東經陜西省隴縣至西安市388公里。

街亭位于秦安縣城東北40公里的隴城鎮(zhèn),距大地灣遺址8公里,今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內的龍山鎮(zhèn)的西陲,名閱西涼山(龍斷山)。是一處寬約6公里、長達十幾公里的開闊地帶,是關隴大地的咽喉之地,戰(zhàn)略地位十分重要,成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三國時期魏蜀街亭之戰(zhàn)就發(fā)生在這里。街亭所處的位置是一個河谷開闊,四通八達,南北山勢險要,進能夠攻,退可以守的戰(zhàn)略要地。三國時期諸葛亮派參軍馬謖為先鋒,王平為副將固守街亭,因馬謖違亮部署,又不聽王平力諫,“依阻南山,不下拒城”,終被魏軍大將張郃所敗,諸葛亮得知街亭失守,揮淚斬馬謖,上疏請求自貶三級。從此,街亭便名揚天下。

在隴城鎮(zhèn)的王家川出土了一口“鐵鍋”,上鑄“漢大丞相諸葛武侯制”字樣,同時,在附近還出土了刻有“蜀”字樣的-機、馬刺、刀、矛、盔甲等兵器。專家從僅有的作戰(zhàn)遺物考證,出土兵器的地方,就是馬謖、王平安營扎寨之地。今天的隴城鎮(zhèn),就是三國時期的街泉亭,是名副其實的古戰(zhàn)場街亭山在今莊浪縣境內。馬謖在街亭違背諸葛亮部署節(jié)度,亦不采納副將王平的勸告,主觀武斷,舍水源上山扎營。張郃兵至,將孤山圍困,斷水攻山,大破蜀軍,蜀軍離散,馬謖棄山而逃,街亭丟失。惟王平所率千人,鳴鼓自恃,張郃疑其有伏兵,不敢追擊,王平收整余部,率將士返漢中。諸葛亮以街亭已失,不能再據(jù)以出擊魏軍,遂拔西縣百姓千余家,還于漢中。

街亭也為浙江諸暨轄區(qū)內一鎮(zhèn)名,因街頭有亭而命名之.

地貌氣候

張家川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以山地為主,最高點為秦家塬石廟梁,最低點為龍山鎮(zhèn)馬河村,海拔在1486米~2659.4米之間。東北部隴山巍峨,峻嶺重疊;西南部山巒起伏,溝壑縱橫。源于隴山縱貫全境的六條山梁,宛如手指,自東北向西南伸展。境內地貌復雜,東北部為隴山石質、土石山地,中東部為紅土與紅砂巖粘土相間山地,中西部為黃土梁峁溝壑山地。全縣地貌大體上由梁峁、溝壑、川臺、河谷四部分形成。土地總面積196.8萬畝,占全縣總面積的97.4﹪。

張家川深居內陸腹地,地處東南、西南季風交互影響的邊緣地帶,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由于地形的復雜多樣性,形成了明顯的地域型立體小氣候環(huán)境,中西部為溫和半干旱區(qū)、溫涼半干旱區(qū)和溫寒半干旱區(qū),氣候溫和,光照充足,無霜期較長,但雨量較少;東北部為溫寒半濕潤區(qū)和溫寒濕潤區(qū),氣候偏冷,光照較差,無霜期較短,雨量充沛。全縣氣候差異較大,年平均氣溫7.5℃,無霜期163天左右,全年日照時數(shù)2044小時,年平均降水量600毫米。其特點是:夏短而不熱,冬長而嚴寒,雨熱同季,夏潤冬燥,春暖遲,秋涼早,晝夜溫差大,夏季無酷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