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峪村為深山區(qū)村落,全村沿一條西北東南向的溝巖分布,地勢為西南高東北低,平均海拔500——800米。村南建10萬立方米水庫一座,四季有水;水井三眼,水源充沛;自來水入街,供人畜飲用。環(huán)山建設引水管道4500米,引水庫水澆灌幼樹。村中自然生態(tài)保持良好。而尤為寶貴的是該村尚有600間、100余套明清時代的四合院民居坐落在該村東緩坡之上,目前保留得都比較完整。一條S型的青石砌成的古道貫穿全村,村落成圓形,面南朝北,依山而建,形成獨具特色的建筑風格,其最具代表性建筑有楊家大院、甕門、娘娘廟等。水峪村有創(chuàng)下吉尼斯世界紀錄的128盤石碾,根據這些石碾研究出了獨具特色的中幡表演。數百年的歷史積淀還形成了以中幡、大鼓、秧歌等為主的廟會文化。水峪村的
姚廣孝墓塔,建于明代永樂年間,位于房山區(qū)常樂寺村北。為八角形九級密檐式磚塔,坐北朝南,通高33米,整座塔坐落在一級四方形的平臺上。最下面是八角形基座,基座上立有兩層八角形須彌座。須彌座式塔座束腰浮雕壽字和菊花、蓮花和西番蓮花的造型圖案,其上為三層外頃的蓮花瓣。中間塔身,四正面雕仿木隱作隔扇假門,其它四面則雕有仿木欞假窗。正面門楣之上嵌方石一塊,其上楷書:“太子少師贈榮國恭靖公姚廣孝之塔”。塔身往上是九層疊澀檐,各角均懸銅鈴,風吹作響,聲音悠揚。塔剎鐵制,裝似葫蘆,為蓮花形剎座的仰蓮托著球形剎身,剎桿串起的相輪、圓光、仰月和寶珠,構造清秀勻稱。日偽時期,此塔被盜。剎由八條鐵鏈錮之于檐角上。姚廣孝墓塔整體結構勻稱,塔身上的花卉圖案別致,
廣智禪寺為房山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明朝,位于房山區(qū)青龍湖鎮(zhèn)曉幼營村。坐西朝東,現存觀音寶殿,南北9米,東西8.5米,內頂穹隆式,外頂攢尖式,石券門,門眉石額楷書“觀音寶殿”。殿后有和尚塔一座,石塔,方形須彌座寬3.4米,高2米,中間為覆缽式,前有翕門,上為相輪,通高4米。石塔后是一塊臺地,高與觀音寶殿頂相同。觀音殿于1995年進行局部修繕,2015年全面修繕。廟一座,碑一通,塔一座!皠匈n廣智禪寺”碑,方首方座額楷書,碑高1.73米,寬0.74米,厚0.18米。碑座殘高0.41米,寬0.86米,厚0.47米,字跡已經模糊不清。
豆各莊塔位于房山區(qū)青龍湖鎮(zhèn)崇各莊村西約200米的臺地上,始建于明代,八角形,通高約15米,塔基的須彌座束腰間,八面磚雕輪、螺、傘、蓋、花、罐、魚、腸的八寶圖像,座上端為上下3層磚雕蓮瓣,塔身八角柱形。東面辟券門,其它各面分別開設磚雕的假門、假窗,塔身之上是9層仿樓閣建筑,第l層檐下裝飾斗拱,其它每兩層榴之間做成仰、覆蓮瓣,檐子為疊澀式,塔剎由下大上小的兩層磚雕蓮花組成,這座塔的特點之一是采用蓮花裝飾的成分多,整個塔由座上的3層蓮花托起,每兩層檐中央又裝飾上下對稱的仰覆蓮瓣,共有8層之多,再用蓮花封頂。
奕繪、顧太清莊園及園寢,位于北京市房山區(qū)青龍湖鎮(zhèn)上萬村,始建于清道光年間。于2021年8月27日經北京市政府審議正式公布為北京市第九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初為清乾隆皇帝第五子永琪之孫奕繪貝勒和側福晉清代著名女詞人顧太清的莊園,奕繪、顧太清死后改為園寢。民國時期部分建筑損毀,現存楊樹關、第一橋、宮門、山堂(后改為享殿)、霏云館、清風閣、墓冢、東坡小石城等遺存。對研究清代莊園和園寢建筑風格具有重要價值,也見證了清代文學史上的一段佳話。
常樂寺位于房山區(qū)青龍湖鎮(zhèn)常樂寺村,坐落于明代司禮太監(jiān)王安龐大的墓地中,地域開闊,有林有園。始建于遼壽昌年間,現在的建筑是明代重建的。明代重建的常樂寺有四重殿宇,前有山門,四周有院墻。清民國曾進行過修繕,F存東西山門兩進殿宇,東、西、北三側圍墻。坐北朝南。占地約9000平方米。高達7一8米的石砌圍墻呈半圓形,南側,東、西兩側各有過街樓。今只存第一進、第三進殿。